額頭上的月牙
新聞內容: 中國時報【李開周】
有人說,他一雙眼睛象徵「日斷陽」,前額那彎月牙象徵「夜斷陰」…歷代都有包公戲,為什麼到清代才出現月牙呢?
就現代人而言,台劇《包青天》的包公扮相最為深入人心:國字臉黑裡透紅,不怒自威,三綹長髯胸前飄灑,額頭上還有一彎小小的月牙。自從這部劇熱播以後,後來再拍的《新包青天》、《少年包青天》,以及周星馳主演《九品芝麻官》裡模仿包青天的包龍星包大人,額頭上都有一彎月牙。
這彎月牙是怎麼來的呢?
有人說,包公小時候淘氣,學大人趕牲口,被驢踢了腦袋,所以留下一道形如月牙的傷疤。
有人說,包公幼年騎馬,不小心摔落在地,被馬踩在頭上,於是多了這彎月牙。
還有人說,包公神通廣大,能在陰陽兩界自由穿梭,白天當府尹,斷人間冤獄;晚上做閻王,判陰間生死。他一雙眼睛象徵著「日斷陽」,前額那彎月牙象徵著「夜斷陰」。
以上解釋都很合理,但都是事後諸葛,是現代人或者近代人對包公形象的通俗理解。推本溯源,包公的電視形象仍然是從戲曲形象演化得來。
元雜劇中包公戲雖多,未見刻畫包公臉譜。據戲曲研究家齊如山《國劇藝術匯考》考證,元代包公戲中的包公一般是兩道白眉毛、一張大黑臉,沒有月牙。京劇泰斗梅蘭芳藏有一幅明代包公臉譜,也是一張大黑臉,兩道白眉斜飛至鬢,額上沒有月牙。進入清代,京劇舞台上的包公終於有了月牙造型。例如《升平署扮相譜》與《清宮戲畫》中收錄的包公臉譜,均為黑臉紅唇,白眉入鬢,一彎月牙占了半個前額。此後金少山、裘盛戎、董俊峰、侯連英等名角飾演包公時,額頭上也都勾畫了月牙,其區別僅僅是月牙的形態或大或小,月牙開口的方向或左或右而已。現在問題來了:歷代都有包公戲,為什麼到清代才出現月牙呢?原因可能有三:
一、清代包公信仰更加盛行,包青天「日斷陽,夜斷陰」的形象被進一步神化,於是象徵「陰朝」的月亮就出現在包公頭上。
二、清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,原先盛行於滿族與蒙古族的原始巫術隨之對中原文化產生影響,薩滿教中那些鏤刻或者漆畫日月造型的驅儺面具,漸漸影響到戲曲舞台上的臉譜造型,包公戲與巫術相雜糅,面具上的月牙就被挪到了包公頭上。
三、清代男性髮型怪異,前額頭髮剃得光溜溜,彷彿禿頭,扮演男角的戲曲演員必須在前額上勾畫某些圖案,否則會顯得空空蕩蕩。於是乎,靈官的額頭多了一道閃電,哪吒的額頭多了一枚紅點,朱溫的額頭多了一塊雲朵,包公的額頭多了一彎月牙。
總而言之,包公是在清代戲曲舞台上定型的,過去的戲曲造型影響了後來的影視造型,過去的包公戲影響後來的《包青天》。不過《包青天》的劇組並沒有完全照搬戲曲造型,僅僅是保留黑臉和月牙,並且將大得誇張的月牙縮小成一個小小的疤痕,同時還非常果斷地捨棄包公臉譜上那對白眉毛。假如不這樣取捨,直接讓包公以臉譜造型入鏡,一定會嚇壞小朋友。(本文摘自《包公哪有那麼黑》一書,時報文化出版)
額頭上的月牙
晚上7:49 |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